序言#
实际上是直到今天,我才写完上周的周记,其实一直以来我都有些惶恐,生怕这个周记落下一周。一方面会遗忘一些经历的事情;另一方面,周记是我坚持写博客的一种象征,我生怕不写周记之后,下一个就轮到博客了,还好赶上了,也没有留太多的债。
这一周经历的事情其实也不算多,基本上还是四平八稳的在实验室里做东西,同时也在学新的知识。事实证明学习还是永无止境的,个人感觉我目前的水平距离真正的高手还有很大的距离,只能说尚需努力吧,确实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
学业#
还是简单说一下学业的情况,西交那边的课题组 Sanping Zhou 老师问起来进度的问题,所以说又推进了一下 ICLR 的论文进度。基本上性能可以说还算乐观,一些地方没有特别大的突破,但是故事还是很能讲下去的。现在把 Introduction 写完了,后续可能要再推几个公式,然后写一下方法部分。
目前的计划可以说是,先把整体的论文的思路打通,这样子可以搞清楚需要多少实验,随后就可以并行跑实验以及继续打磨论文。老师给的建议是做一个自顶向下的故事线,而本身的故事没有什么大问题,不过这些东西都可以放在后面再说,先写方法跑实验吧,走一步看一步。
在周老师这边的科研还是令我很有感触的,基本上有两件事情。第一件事情是和周老师谈起,我将来会去其他实验室的事,其实这肯定也是必然了,老师心里也清楚。我隐隐向老师说,将来可能会看一下其他的国内比较好的实验室,并且举例了 shailab 以及叉院,老师的第一反应居然不是问我的课题怎么办,或者一些劝说云云,而直接脱口而出的事可以给我写推荐信。回顾大二参与科研的这段时间,老师给我带来帮助不可谓不多,无论是和老师进行一些讨论,还是在论文方面接受指导,又或者是老师拜托其他师兄来帮助,这些事情确实没齿难忘。另一件事情就是在周日的组会上进行汇报,我去讲一些我的工作进度,以及将来的规划,可以说已经是井井有条了,相较于刚刚进组时的一窍不通,现在的我确实已经有了长足的长进。这是一年时间之内我的蜕变,那么再过一年会怎么样呢?还请诸君和我一起拭目以待。
另外一边的事情,可以说还是在稳扎稳打的学习新知识,距离彻底成为这方面的高手,还有很长的距离。现在基本可以确定的应该算是将来的方向,可能主要还是在仿真里做一些事情。
然而不得不说的是,确实因为一直以来忙碌于学习,导致一些博客之类的记录,其实没有很勤快了,现在其实基本的方向又一次稳固了下来,每天也是时候分一些时间去做别的有意义的事情。
参观#
另外一件可能值得说一说的事情是,实验室里有一位同样是大二的同学,个人感觉能力比我强上很多,来自上交,在周末的时候邀请我去上交参观。
说实话,假如不是别人的邀请,我可能除非保研到了上交,不然应该是不会踏进校园一步的,主要还是因为懒,然而不得不说的是,上交确实是每一个西交学子梦想中的学府。
这次去参观的主要是闵行校区,也可以理解为西交的创新港,属于是在地价稍微便宜一些的地方开设了一个很大的校区。也有必要说明一下,虽然我说两个比较类似,然而闵行校区的附近依然是相对繁华的市区,而创新港真的是港村。
闵行校区可以说是发展的比较完备的校区了,包括说各种图书馆、宿舍区以及教学楼,环境都十分的优美。就论图书馆这一点,虽然说西交的钱学森图书馆具有标志性的形状,然无论是功能性还是空间或者使用体验,明显远远逊色于闵行校区。虽然我不是去图书馆学习的那一类人,但是试想我在那样的环境之下读书,又怎能没有一个好心情呢?
西交假如想在学校的实际上更进一步,基础建设是必不可少的,然而我目前目之所及,却没有见到什么有用的提升。人工智能专业作为钱学森书院的实验班,我们 2022 级住在几乎是学校最差的西十一,没有卫生间,没有阳台,走廊里挂满了潮湿的衣服,一股霉味。要说真的没有装修吗?那倒也冤枉人了。绕着思源活动中心的一圈路被拆了又装,虽然我没从中看出什么改进的地方。倒是我去地下室下楼的时候,有一段时间经常因为下雨,在挖空的路上踩了一脚泥。
开源#
又是因为开源的事情,我似乎有必要再次拿出来说一说,只能说大学生中位数的素质之低,实在是超出了我的预期。
首先必须要承认的是,在新生中是有懂得礼貌的佼佼者的,会询问清晰的问题,虚心求教,并且表达感谢。然而似乎是因为大多数人的知识越浅薄,就越不会表达感谢,也可能是因为疏于表达感谢,导致他们的知识浅薄。
这期间又有不少的同学问了我很多的问题,一些是我会的,一些是我不会的。基本上对于全部的问题,我都会尽我所能的回答,或者去找一些我认识的其他同学询问一下,以确保回答的真实性和全面,然而事实上能够收获的感谢依然不多。
与此同时,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假如在简历上有一项不错的开源项目,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加分项了。假如读者看过我的自我介绍,应该倒也不难发现,我做过一个技术力不是很强,但是功能性还好的网站,cs-baoyan-ddl,因为确实切中了一些痛点,获得了 100+ 的 star。然而最近遇到了一些抽象事情,已经有人盯上了这个项目,通过很水的贡献,想要把这个项目加入自己的简历。
我对一些开源的事业带有一种敬畏感,尤其是这种不大的分享,我认为更是需要远离获利这一概念,包括在绿群中成为管理员也是如此。在绿群中,我确实收获了很多友谊,也涨了很多见识,但是自认为和我在其中付出的时间/给出的帮助/做出的贡献相比,或许还是后者更多一些,不过帮助他人确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,我也获得过很多其他人的帮助,解决了一些棘手的难题,因此我倒也乐于做这件事。
绿群作为一个非商业的交流群,无论是群主还是管理员,都没有进行任何的收费行为(为了维持QQ群的建立,每年的缴费需要大家众筹,但这完全不是管理员的报酬,而是建立大群需要对QQ进行的支付),我们自然也不希望任何的成员在其中进行打广告,然而确实有这样的成员存在,打着类似于收费保研辅导一样的幌子,在里面招摇撞骗。
当然更加过分的是,同一个人,也私聊过我,说想对我的 cs-baoyan-ddl 进行贡献。
我在之前关于 GitHub Actions 的博客中大概聊过这个项目是如何运作的,本质上通过一个仓库管理数据库,另一个仓库作为前端来运行一个网页,数据的同步通过定期的 Actions 执行,基本上是可以满足需求的。
在此基础上,我为了更好的维护这个数据库,增加了一套通过 GitHub Issues 来提交数据的方案,具体来说你只需要创建一个 issue 并且 close 掉,只要 issue 中的内容符合规范,就会被自动提交为 json 来储存,甚至可以给院校自动打 tag,基本上不到 1 分钟就可以提交一条数据,更何况数据是从绿群的大文档里面直接拿的,只是大文档不太格式化,所以暂时是手动将其转换为格式化信息。
这位群 u 直接直言不讳,告诉我想要攒一些 GitHub 贡献,然后一晚上提交了四个 issue,有两个不能用,剩下两个,我要进行的修改,效率还不如我从头自己做一遍。当时等待提交的信息大概三四十条,是我一个人提交完的。
当然,之后和一些认识的朋友聊了这件事情,倒也有些释怀了,这个世界上的物种多样性还是很多的,在计算机领域尤其如此。我可以说我是一个一般的内容产出者,但是还算比较积极,不过确实有很多人既不产出内容,还想将功劳占为己有。先让他们占去吧,不属于自己的东西,永远不会属于自己,不说项目是如何搭建起来的,在面试的时候一旦被提问,含金量自然原形毕露。
我自己的路,可以说还是自己选择的,既然选择了帮助其他人,索性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,也不会就此停下来,但最近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,确实道也令我心身俱疲。不说需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,但碰到这些烦心事,却免不了更加烦心,必须要写下来发发牢骚,倒是可能传递给读者一些负能量了。